问到原因,其实不管是为此事焦急的父母,还是身在其中的我们,都将此事的原因归结于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随着踏入职场,虽然说交友的渠道会逐渐固化,每天接触的都是同一批人。但是,为了让我们解决终身大事,父母,朋友,亲戚可谓是想尽了办法,他们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途径——相亲。希望以此来协助我们找到人生的另一半。可是纵观一下职场婚姻状况就会发现,大家仿佛对此也并不买账。不是拒绝,就是拖延,甚至故意给相亲对象留下不好的印象,以此来对这项活动进行无声的抗拒。
我们不结婚,真的是因为
找不到这个“合适”的对象吗?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社会压力增大,本身就意味着成家的“代价”变高。在我国的传统观念里,一直认为年轻人应该先成家,再立业。因为在这之前,大多都是男主外,女主内。比如在之前的生活中,结婚之后女性主要负责家庭事务的处理,而男性主要负责在外进行生产活动,夫妻二人各司其职,形成了1+1大于2的协同效应。但是由于改革开放,时代发生了变化。男女之间的工作机会,生产机会趋于平等,并且具备同样的社会地位。之前那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协同效应在如今的婚姻关系中无法生效。
在现有的社会评价体系中,对于男性来说,在结婚时不得不考虑很多现实的压力,比如房子,车子,存款。而对于女性来说,一旦结婚,建立家庭,很有可能意味着不能长期出差,被迫放弃期盼已久的升值机会等等。
对于年轻人来说,过早的成家有着非常高的机会成本。因为一旦成家,由于家庭的限制,无法再轻易的更换自己的生活区域,就无法跟随产业或公司进行转移,也无法前往相关区域从事工作。比如说一位工作能力很强的同事,由于公司技术重心的转移,公司打算把技术部门放在深圳进行办公和学习,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这个人没有结婚,那他可能说走就走,逢年过节回来看看父母,或者未来发展的不错把父母接过去住,但是如果这个人已经结婚成家,那么,大概率的情况他可能就没有办法跟随公司前去,因为现在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甚至是三个家庭的问题。所以在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中,有的时候会认为立业比成家更重要。
其次,现在许多年轻人都是出自独生子女家庭。从独生子女的生长环境来看,他们会更注重“我”的体验,在童年期,青少年期他们没有或者很少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体验,使得对于人际,他们会有更强的边界感。
比如说他们可能大多都不喜欢自己的物品被别人“暂时借用”,也很难接受大家一起吃饭时“共用餐具”。当然了,这不是什么坏事,而是不愿意出于某些人情事故下被迫进行强制性的分享。但是,一旦迈入婚姻,则是意味着即将有另一个人,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之中;也意味着或许未来有另一个人即将强制性分享他们的生活。这种入侵会不会影响我们现有的生活质量,是不可预测的。毕竟经营一段婚姻,意味着更多的支出,更多的付出甚至更多的精力去磨合。因为我们不仅需要和对方相处,还需要处理和对方的家庭关系。
趋利避害是人类的天性,在鲜明的“利益”损失前,没有足够的“好处”支撑,年轻人很难鼓足勇气迈出这一步。
其实当代年轻人结婚的欲望下降,与其说他们是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不如说是他们选择了一种更理性,更对自己负责的方式生活。有的时候,由于父母的催促施压,仓促结婚,不仅无法到达彼此理想的状态,反而会成为一段悲剧婚姻的“幕后推手”。婚姻的本质,无非就是“强强联合”,两个人共同去经营和承担在爱里责任。它不是负担,更不是让我们失去“自由”的枷锁。全世界将近76亿人口中,只有一个,是与你有特殊关系的,这是情;而我们主动给予或者因为一个人而开始自觉期待的这种满足感和幸福感,这是爱。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而婚姻,并不是爱情的坟墓。
两个人在一起,由于原生家庭,教养环境,从小的圈子不同,难免会有一些摩擦。但我们遇到这些摩擦,要做的不是指责,不是放弃,而是积极地去寻找适合你们彼此的解决方法。婚姻有的时候就像一场打怪升级,打到了前面的怪兽,后面才能升级通关;同样,只有两个人共同努力,携手共同去解决这条路上遇到每一个问题,生活,自然会越来越好。
当然了,换个角度来说,婚姻就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总结出的一种形式,当我们了解了其中的本质,再去寻找那个适合自己的爱人。未来漫漫人生中,有一个中意的人可以一起携手走过,不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吗?